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?吃湯圓長一歲?習俗原來如此
從小大大,冬至湯圓都是我們在是天冷時的小確幸,不管甜鹹,冬至湯圓也代表了和家人團聚,或在異鄉寒夜裡給自己打氣的最佳甜品,不過因為冬至吃湯圓如此天經地義,讓我們很少去思索習俗背後的故事,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與冬至湯圓相關的典故,比方為什麼吃湯圓長一歲,和紅白湯圓的意義,讓我們這個冬至不只嘴裡吃甜甜,腦袋也長知識~
冬至的意義
俗話說「冬至大如年」,代表冬至的重要性不亞於農曆新年。從天文來看,這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,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,黑夜最長的一天。一旦過了冬至,白天漸長,陽氣慢慢回升,就像熬過了最苦的關卡,運勢重新走高一樣,值得大大慶賀。
追溯歷史,最早在周朝就有「冬至節」,以皇家祭祀感謝老天,保佑這一年風調雨順,並祈禱來年同樣順利。西方人乍看之下不慶祝冬至,但聖誕節就在冬至後幾天,其實也很類似冬至慶典。
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
冬至湯圓的典故眾說紛紜,最廣為接受的說法就是「取圓以接陽氣」。自古以來,湯圓象徵「團圓」、「圓滿」,全家人一起搓湯圓,一來闔家團圓,二來迎接冬至後漸長的陽氣,祈求一切圓滿。
除此以外,冬至湯圓也有個感人的故事 —— 很久以前有個貧苦家庭,妻子罹病過世後,丈夫為了辦喪事只好把女兒賣給有錢人家。父女在告別之前,向鄰居要了幾個糯米糰子和在米湯裡當最後一餐,但父女都不忍吃完,因為一旦吃完,不知何時能再相見。
離別後多年,女兒遲遲盼不到與父親相見那天,於是每年冬至,都在家門口掛上糯米糰子,希望爸爸看見進門團圓,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湯圓。
和古人相比,我們聯絡家人、吃湯圓是多麽方便,是否我們比想像中幸福多得多呢?
吃湯圓長一歲的由來
小時候常聽長輩說 「吃湯圓大一歲」,乍聽像是哄小孩吃湯圓的玩笑話,但在古代確有此事。
從周朝到漢朝初年,當時人都視冬至為「歲首」,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(不是春節),並且在這天舉辦祭天儀式,代表「添歲」。南宋詩人陸游也在自己的詩中註解:「吃盡冬至飯便添一歲」,加上吃湯圓的習俗起源早,久而久之,就跟長一歲的觀念連結在一起了。
不管民俗怎麼說,小時候知道吃湯圓長一歲,一次都吃好幾顆,迫不及待想長大;成年後怕被提醒老了,有些人又不敢多吃。一碗湯圓的數目,不也反應了人的成長嗎?
冬至怎麼越吃越好運?
千年的湯圓文化可不只一碗甜湯,還有下面這些有趣典故,用這些故事加料,讓今年的湯圓吃起來更津津有味。
紅白湯圓
冬至湯圓有分紅白小湯圓和包餡大湯圓兩種,冬至晝夜長短交接,小巧的紅白湯圓象徵了陰陽能量,兩色都吃,代表把「陰陽平衡」吃下肚,與大自然同步,運勢才會好。也有一說紅白湯圓分別代表金與銀,兩種湯圓都吃意味著「包金包銀」,有吃完財運變旺的含義。
雙數湯圓
我們現在常吃的包餡湯圓古時候其實富貴人家才有,用磨細的紅豆、芝麻餡料象徵家中吃得講究,但冬至吃大湯圓也要數數目 —— 碗裡是雙數才會圓滿,不用在天寒地凍時落「單」、孤「單」。
看完文章,原來湯圓背後有這麼多故事!相信今年冬至想起這些故事,湯圓會更有趣、更有滋味。冬天喝熱甜湯很暖心,但暖的從來不是湯圓,而是和家人團聚的感動。在外打拼的遊子何不挑冬至家回家吃湯圓?不管冬天再冷,一樣從胃裡暖到心裡~